歐美電力私有化進程與弊端
1996年,歐盟開始進行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準備。德國作為歐盟的重要成員之一,其電力市場改革按照發(fā)電—交易—輸電的步驟逐步推行。
1998年,德國開始電力市場改革,實現廠網分開,在發(fā)電和售電側引入競爭。2000年歐洲能源交易市場開始運營,約10%~15%的德國電能和歐盟其他一些國家的電能在其中進行交易。
德國電力改革由德國經濟事務與勞動保障部和德國環(huán)境與核安全部具體推動。改革以后,德國輸電電網由EnBW、RWE、E.ON和Vattenfall四大能源集團分別擁有,每個集團同時擁有各自的發(fā)電公司、配電公司和供電公司。德國共有900多家配電公司,其中75%分別屬于四大能源集團,25%屬于地方政府。除了四大能源集團擁有供電公司外,允許其他資本進入供電層面運營供電公司。
經過十多年的改革,德國電力私有化改革出現了許多負面影響。
首先是電價起伏大,并受一些發(fā)電商操縱,這被認為與徹底私有化及放松管制有一定的聯系。面向歐洲23國首都的一項統計顯示,德國首都柏林的稅后電價為全歐最高。在政府部門工作的斯特凡˙塔什納博士表示,私有化沒有奏效。“當時給消費者的承諾是,電價下調、帶來最好的品質以及更有針對性的服務,但這些統統成了空話。”他說。
德國民眾普遍認為,市場化是電力改革的方向,但市場化不等于私有化。一個名為Energietisch的團體認為柏林當前電網提供商—瑞典電力公司Vattenfall沒有選擇購買更多的綠色能源,而一個國家控股的電力公司將會避免這種短視行為。據統計,Vattenfall公司在德國80%的發(fā)電量來自高污染的褐煤。
德國能源轉型
促使反電力私有化呼聲漸強
根據德國能源轉型規(guī)劃,若干年后,德國大城市的電力將不再由周邊發(fā)電廠供應,而是來自太陽能、生物氣體及海上風力發(fā)電廠。由于大部分風電場與光伏電站距離較遠,所以敷設跨區(qū)域高壓輸電線路成為關鍵,這就是被稱為“能源高速公路”的宏偉計劃。
根據德國聯邦政府通過的方案,四家電網運營商近年內應新建數千公里高壓輸電線路,同時海上風能電力將通過新海底電纜接入陸地電網,新電纜將花費數十億歐元。
然而,電網建設的進程卻不盡如人意。原計劃到2022年建設4000公里的電網目前只建成不到300公里。24個電網擴建項目中有15個落后原計劃7年之久。
各州之間缺乏有效合作、各股政治勢力不斷介入是導致項目難以推進的原因之一。此外,盡管政府提供貸款和信用擔保,銀行和保險(放心保)公司仍認為風險太高。與歐盟其他國家不同,德國最重要的高壓電纜也屬于保險、銀行投資等私人公司或外國企業(yè),四大電網運營商獨立經營管理,實施不同電價。所以目前業(yè)界人士呼吁建立國家電網公司,并逐步將其他公司電網納入其體系,以股份作為回報,推動電網建設進程。
據德國《明鏡在線》報道,今年年初,德國消費者保護部部長艾格納呼吁從根本上解決全德境內高壓電網擴建問題,并將電網部分國有化,以確保將海上風能及其他綠色能源輸送至德國南部工業(yè)重鎮(zhèn)。德國許多商界和政界人士持相同觀點,認為電網全部或部分國有化對德國經濟發(fā)展更有利,尤其是在能源轉型關鍵期,同時可糾正近年將電網出售給大能源公司的歷史性錯誤。
歐美電力私有化
弊端日益凸顯
除德國外,20世紀90年代風生水起的世界電力市場改革以英國最為典型。英國模式是一個完整從資本主義國家國有電力向私有化轉變的模式,在英國不斷將國有電力公司分解縮小并私有化的同時,也出現了國際和歐洲大電力公司進入英國,兼并重組、強占地盤的弊端。盡管英國在具體操作模式和加強監(jiān)管等方面探索了許多新的做法,其他發(fā)達國家對此仍然各執(zhí)一詞。
美國在1993年對英國電力私有化進行了考察以后,試圖將英國的做法移植到美國,積極提倡電力進一步放松管制,實行私有化。美國在24個州(區(qū))立法實施了電力放松管制和市場化,但大多數皆出現嚴重弊端。加州自2000年6月起連續(xù)出現批發(fā)電價飛漲,三大配售電公司暴虧,瀕臨倒閉,聯邦和州政府不得不出面干預。這個電力市場私有化遭受重大挫折的實例,令美國政府始料未及,令世人震驚。
歐洲電力市場從國有走向私有,經過不斷的拆分以及日益嚴格的監(jiān)管,在實踐中又似乎有從開放回到強調依靠電網國有化對市場進行監(jiān)管的趨勢。
堅持電力國有的法國電力公司總裁(法國經濟部前部長)阿爾方德里曾發(fā)表觀點說:“(法國如果不這么做)今天不會有80%的核電,不會有世界上最標準化的電力工業(yè),也不會有歐洲最低的電價。”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電力市場化改革不能忽視電力行業(yè)是一個擁有獨特、復雜技術特點的行業(yè),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國有企業(yè)不僅是本國能源安全的保障,也為本國推進全球戰(zhàn)略提供重要保障。法國電力公司正是通過對歐洲電力工業(yè)發(fā)展技術的引領,提高了法國在歐盟的地位和話語權,為實現法國引領歐洲經濟的戰(zhàn)略意圖提供了有力支撐。